天富注册
最新动态 你的位置:天富注册 > 最新动态 > 人死后用白布盖住脸是为了保护逝者尊严?专家:没有那么简单_太子_死者_礼仪

人死后用白布盖住脸是为了保护逝者尊严?专家:没有那么简单_太子_死者_礼仪

发布日期:2025-06-26 06:14    点击次数:62

文 | 沉鱼

编辑 | 浮生

人的生老病死,实际上就像四季的更替——春夏秋冬,是自然界中最朴素、最无可避免的规律。只不过,人作为万物之灵,处理这些生命终结的方式,比其他生物多了些人文关怀和细腻情感。比如说,人死后,第一时间通常会用白布盖住逝者的脸。那这背后究竟有什么讲究呢?

历史传说

据传,东周时期,有一天名医扁鹊来到虢国的都城。刚一进城,他就感受到城中气氛异常沉重,街上来往的百姓脸上隐隐带着哀伤的神色。扁鹊觉得事有蹊跷,便走进街边一家茶铺,点了一壶茶,边品边问店主:“这儿的人怎么都愁眉苦脸的?”店家叹息道:“客官可能还不知,我们的国君太子刚刚去世了。”

扁鹊好奇地问:“太子是因为什么病去世的?”店家巧合的是,表兄在宫中做差,因此对事情来龙去脉相当清楚,便详细向扁鹊讲述太子的病情和死亡经过。扁鹊听罢,怀疑太子可能是假死,于是自报家门,说自己是扁鹊,请店家带他入宫一见太子。

展开剩余83%

当时扁鹊的名号响彻东周各国,人人皆知这位神医。店家听闻,连忙带他去见自己的表兄,让他向国君禀报,争取挽救太子的机会。国君闻讯十分高兴,急忙安排扁鹊进入宫中。

扁鹊见到太子遗体,发现面色并未如常死亡般发青,而腹股沟处仍有一丝温热。他迅速取出银针,指示人将太子衣物解开,依照几个穴位扎针。过了一柱香的时间,奇迹发生了——太子突然发出一声“哎”,恢复了生命。众人惊呼“神医神医!”迅速将消息传报国君。国君感叹:“神医果真有起死回生之术?”

扁鹊却答道:“不是我神通广大,而是太子殿下根本没死,所谓‘假死’。幸亏国君未急于发丧,才保住了一条性命。”

这事儿一时间传遍虢国,从此以后,当地人遇到去世者,都不会立刻入棺,而是停灵三天。为了安抚守灵者的心情,也为了标示生死界限,他们用黄纸盖住死者的脸,这一习俗后来逐渐演变成用白布覆盖。

人死为大

另一种说法强调“死者为大”的传统理念。中国作为文明古国,自古崇尚礼仪和尊重,西周时期,周公甚至专门制定了诸多礼仪规范。无论是婚礼还是寿宴,礼仪齐全,人去世自然也要隆重有礼。

在我国的丧葬文化中,对死亡怀有深深的敬畏。天大地大,死者为大,被视为最尊贵的存在。死者的遗容不可轻易示人,随意观看被视为极不尊重。古代社会中,身份低微者遇见地位尊崇者时,不得直视其面容,必须俯首低眉,除非得到宽恕。

这一点在许多历史书籍和电视剧中均有体现。剧中常见情节是,草民拜见七品县令,磕头称“草民见过太爷”,县令则说:“抬头。”草民回答“不敢”,县令最终赦免:“恕你无罪。”此礼仪充分说明,直视尊者容颜是极其不礼貌的。

最荒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天王洪秀全,原本一名农民起义领袖,却逐渐变得唯我独尊。他的后宫管理官龙其严令妃子们:视线只能落在肩膀,最好停留于胸前,若有妃子胆敢盯脸看,则被视为对天王的怠慢,将受到严厉惩罚。

在这种礼仪规范下,用黄纸或白布覆盖死者的脸,实则是一种最高的尊敬和礼遇。

盖脸的科学意义

那么,人死后盖白布,真只是为了保护逝者尊严吗?专家指出,这背后还有更深的科学道理。祖先们非常聪明,既注重礼仪道德,也兼顾实用的科学考量,只是出于体谅生者感情,才用较圆融的说法表达。

传统习俗中,死者往往要停灵做道场,而非马上下葬,还需择吉日安葬。整个过程较长,既避免误判生死,也体现孝道。为防止假死事件发生,人们会用薄薄的黄纸或白布盖住死者脸部。如果死者尚有呼吸,纸布会微微晃动,及时提醒守灵者。

另一方面,人体死后,尸体会迅速僵硬、腐烂,肌肉失去弹性,脸部表情变形。为了避免来吊唁的人受到惊吓,保持哀悼的庄重与美好,人们便用布盖住逝者的脸,让生者记住的是逝者生前的美好模样。

从科学角度讲,人体死后,体内的细菌失去生存环境,纷纷离开尸体去寻找新的宿主。用布覆盖死者脸部,能有效阻挡细菌和病毒的传播,保护周围人的健康。

最后,这也是为了防止灰尘落在逝者脸上,保持遗体整洁干净。虽然人已离世,但仍希望走得体面,这同样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。

随着社会进步,部分传统仪式有所改变,但对逝者的尊重,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核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天富注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