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4-07-01 22:34 点击次数:200
在陌生化、原子化的现代社会,每个人每天面对的可能是无穷的漠然与焦虑,在地铁上、摩天大楼下,川流不息的人群与兀自闪烁的霓虹,让人在陌生的城市感到渺小与孤独。
我们每个人都患上了“现代病”,为了缓解这些病症,很多人改变不了环境,开始转而向内改变自己,求助于心理咨询、灵修或是各种课程。
然而,事与愿违,这些解药带来的,往往是更多的问题。
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米尔斯认为,现代人最急需的,其实是一种将自身困扰与更大的社会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的心智品质——即“社会学的想象力”。
米尔斯将人们从重复、琐碎的日常惯例中脱离出来,试着从人与社会、人与历史、自我与世界的三种视角重新审视周遭,找到缓解现代性危机的良药。
一、人与社会:社会学的第一大想象力
日常生活中,人们常认为自杀问题是个体精神状态问题。而在社会学家涂尔干研究后发现,个体自杀其实与个人心理、精神状态相关不大,而是社会变迁过程中,群体道德失去标准,即“道德失范”所致。
同样的道理,从社会学视角分析,打工人突然失业,也并非是纯粹的个人能力或公司经营问题,而常与宏观经济下行有关;居高不下的离婚率,也并不一定都是情感不和所致,而是社会大分工、原子化,传统夫妻双方的诸多需求可以从社会中获得满足的必然结果。
——这就是社会学的第一大想象力,即从个人视角转换到社会视角。只有从个人问题中脱离出来,看到宏观问题时,才不会执着于找自身问题,而是转而从大环境中去找到解决途径。
二、人与历史:社会学的第二大想象力
社会生活中,人们还集体面临着催婚催育、高房价、教育资源稀缺等焦灼的现实问题,于是相亲热、鸡娃热层出不穷。而事实上,这些现实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。
例如,催婚催育是传统中国“养儿防老”“无后为大”的伦理观的延续所致;高房价背后,是中国土地产权私有化未完成的困境;而教育资源稀缺,是国家还处在现代化转型的过渡期。
——社会学的第二大想象力,就是从现实视角转换到历史视角,获得长远眼光,不局限在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的短视中。
三、人与结构:社会学的第三大想象力
社会快速发展中,人群中常常产生官民对立、贫富激化、医患纠纷等尖锐矛盾,于是人们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和讨伐中。甚至认为富人就是坏,医院只是谋利的场所,从而仇富、仇医。
而事实上,官民、医患之间沟通不顺,其实是层层分级的管理制度所致;贫富分化、社会结构不均则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;这些冲突问题其实都是社会结构问题,而与个人关系不大。
——社会学的第三大想象力,就是从冲突视角转换到结构视角,找到社会冲突的本质问题。
可以说,社会学的想象力不仅是一种洞察世事的必备思维工具,更是扩大视野、完善自我的心智品质。缺乏这种能力的人,必然会因狭隘、盲目而错过种种机遇,甚至因为偏激而走入绝境。
在快节奏、机械化的现代社会,社会学的想象力不仅稀缺,而且极难掌握。更遗憾的是,获得社会学的想象力的社会学著作,大多都充斥着拗口的专业术语,阅读门槛极高。因此一套经过精心挑选,全面、系统的社会学权威套书,对于想拥有社会学认知思维的人就尤为重要且紧迫。